照片
详情
                斯密悖论     作者朗月
 
   亚当·斯密1723年生于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可克科迪,1790年去世,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
 
   斯密一生写过两部重要著作,一是《国富论》,一是《道德情操论》。前者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后者成为道德哲学上的经典之作。在《国富论》中斯密主张利己主义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倡导利他主义。二者历来被视为斯密经济学和道德哲学互为矛盾的悖论。
 
    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由于每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来支持国内产业,都努力管理国内产业,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高程度,他就必然竭力使社会的年收入增大起来,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支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非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同时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写到由于富人贪得无厌的欲望,雇佣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做的一切改良的成果。一支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亚当·斯密从自然秩序出发推导出人具有"利己和"利他"的双重本性。他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两论,亦给后人留下了理性人与道德人永争不休的斯密悖论。